过刊目录

  • 全选
    |
    行星防御专栏
  • 行星防御专栏
    刘芹芹, 申旭辉, 周炳红, 李明涛, 张庆明, 徐文杰, 龚自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行星撞遇地球是一种发生概率很低但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本研究从灾害作用效应出发,将小行星撞遇地表灾害效应总结为光热辐射效应、近地表大气冲击波效应和撞击效应三大类,并从灾害发生的空间(局部和区域性)和时间(瞬时、中短期性和长期性)两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小行星撞遇地表灾害链效应特征,系统总结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小行星撞遇地表灾害效应模式,为小行星撞遇地表灾害效应深入研究和小行星撞击灾害特种救援模式研发奠定基础。
  • 行星防御专栏
    阮宁娟, 刘志敏, 郑永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地天体撞击地球对人类的生存和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行星防御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梳理了近30年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研究机构在近地天体的发现、跟踪、编目和特性测量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技术特点和发展脉络。针对下一步建设天地协同的监测体系,研究了近地天体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天基监测的优势和特点,介绍了天基监测系统任务与方案、巡天效能仿真和红外空间望远镜关键技术,为建设我国近地天体监测预警系统提供参考。
  • 监测预警
  • 监测预警
    张勇, 司红利, 杨振, 郭鑫民, 张建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碎片目标具有平动、振动、转动等多维运动特征,对其进行多维运动参数的精确探测对于空间碎片编目管理及其再入轨道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激光微多普勒探测技术对空间碎片探测的基本原理,并对直径0.01m、0.1m、5m、10m,运动速度8km/s的空间目标有效激光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激光微多普勒探测技术,可以对空间碎片实现较远的探测距离、较高的速度分辨率和角速度分辨率,可以实现对空间碎片高精度在轨观测。最后分析了能够实现激光微多普勒雷达在轨应用还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 监测预警
    宋叶志, 邵瑞, 王蕾, 胡小工, 叶钊, 曾春平, 刘佳, 姜庭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空间碎片的地基监测存在时间与空间的盲区,开发了星载导航接收机的平台高精度定轨软件,其轨道确定精度达到厘米级。利用平台组网对空间碎片进行光学测量定轨及编目,单平台对空间目标跟踪测定轨精度与平台和目标的空间轨道构型有关。以低地轨道(LEO)跟踪地球静止轨道(GEO)为例,当前相机测量水平情况下,凝视跟踪可以达到几十米至百米精度。为满足空间编目需要,开发了多星组网进行空间碎片监测定轨软件,可以在时间与空间上对碎片监测进行很好的覆盖。
  • 防护减缓
  • 防护减缓
    施丽铭, 姜超, 陈燕, 张萃, 郑世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透明结构空间碎片防护的需求,本文介绍了透明材料的撞击特性验证方法,针对PC、PMMA、耐辐照玻璃等透明材料开展了超高速撞击试验验证,获得了不同材料在超高速撞击后的破坏形式、缺陷大小等,并经分析得到了不同材料的弹道极限。结果表明,若以是否击穿为准则,本试验采用的透明材料的防护能力都强于1.5mm厚5A06铝板,PC材料的防护能力强于PMMA和耐辐照玻璃,PMMA的防护能力与耐辐照玻璃相当。
  • 政策法律
  • 政策法律
    宋万均, 张喜涛, 马志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俄罗斯通过体制改革和力量整合,构建起了世界上第二大的太空态势感知装备体系,具有强大的太空态势感知力量,其建设和发展太空态势感知力量的经验可以为太空态势感知力量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概述了俄罗斯太空态势感知力量的发展历程、部队编成和指挥体系,以及太空态势感知装备的发展变化和能力现状,分析了俄罗斯太空态势感知力量未来的发展趋势。
  • 政策法律
    段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特朗普政府在《航天政策指令-3:国家太空交通管理政策》(SPD-3)中提出的太空交通管理概念实质上与欧洲航天政策研究所提出的太空交通协调概念比较接近。此外,还因为“管理”的目标过高等原因,特朗普政府《国家航天政策》及拜登政府《美国航天优先事项框架》中用太空交通协调取代了太空交通管理。下一步,太空交通协调可能融入“负责任行为”话语体系,美国将拉拢盟友、伙伴与工业界,以太空态势感知数据平台为抓手,构建联合国框架外的太空交通协调机制。